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减少混凝土泵管工程灾害

2000年后,铁路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水平声波CT成像技术。国内许多学者也提出并运用地质方法预测隧道前方的地质缺陷,如刘志刚等。提出用断层参数预测其他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秦晓林和蒋忠信等。提出了地质、混凝土泵管地貌调查和地质推理相结合的定性方法。张青利用中国岩溶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知识建立了一个专家系统,用于预测隧道穿越碳酸盐岩地区时的岩溶灾害。刘崧介绍了岩溶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如电法、地震法、微重力法、气体注入法和地球物理测井等。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的泵管、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将TSP202和TSP203、地质雷达、陆地声纳等设备与工程地质方法相结合,对我国秦岭隧道、圆梁山隧道、乌鞘岭隧道、龙潭隧道、八子岭隧道、庙崖隧道、七树坳隧道以及宜万铁路沿线的许多隧道进行了超前预报工作。这些隧道中的许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预测失真经常发生,特别是对于岩溶和溶洞。近年来,主持了几条典型隧道的稳定性超前预报分析。如沪蓉西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段4个标段的5条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龙潭隧道最大埋深500米,单线长约gkm,岩溶裂隙水发育,八子岭隧道和庙崖隧道均为岩溶裂隙水发育隧道。地质和综合地球物理方法(TS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测、陆地声纳等)。)已多次用于成功预测上述隧道,从而避免混凝土泵送管道工程灾害。在宜万线W7标段郎平1号隧道地下河发育段超前预报研究工作中,利用上述方法,准确确定了地下河发育的位置,指导和保证了隧道的顺利施工。

上一篇文章 : 混凝土泵管生产的创新 下一篇文章 : 泵管生产后自然冷却
cache
Processed in 0.005603 Second.